地址
东营市广饶县月河路 270 号
电话
0546-6445162/6442936
基本信息
东营市历史博物 馆 成 立 于 1993年,馆内有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俗文物等 11000 余件(套),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 403 件(套),是山东省和东营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放时间
8:30-11:30 14:00-17:30(05.01-09.30),8:30-11:30 13:30-17:00(10.01-04.30),凭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入场
馆藏精品
皆公寺造像龛碑
唐代,龛碑为国家一级文物,1976 年出土于广饶县李鹊镇南赵村的一口枯井内,通高 50.5 厘米,主体为高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
彩陶鼎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为夹砂红陶,侈口,大翻沿,圆唇,唇饰黑彩,折腹,平底。肩部饰不对称扳耳一对,折腹线以上及口内上部施红陶衣,上腹用白、赭色绘两组旋涡纹,扳耳下部饰白色网纹。
用信仰和生命诠释《共产党宣言》
撰稿人:赵文文、赵金
“要达到我们的目的,只有打破一切现社会的状况,叫那班权力阶级在共产的革命面前发抖呵!……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
这句发自无产者内心的呼喊是来自距今百年的中国最早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而这本书如今就珍藏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
1926 年春,东营市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刘雨辉把这本书带到广饶县刘集村,交到党支部书记刘良才手中。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变迁,这本书已有些沧桑斑驳,可仍然闪耀着光芒,接受人们的洗礼与缅怀。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共产党员大搜捕。白色恐怖下,刘良才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共产党宣言》藏了起来。
1931 年,刘良才任潍县中心县委书记 , 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交给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1932 年刘考文参加博兴暴动失败,担心《共产党宣言》会落入敌手,又转交党员刘世厚。不久,刘考文等一批党员被捕,刘良才惨遭杀害,广饶党的活动转入低潮。但刘世厚和刘集村有觉悟的群众,都坚信“大胡子”所讲的:“敌人的灭亡和革命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941 年 1 月 18 日,日伪军 1000余人突然包围了刘集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全村成为血河火海。83 位同志被杀害,500 多间房屋被烧,酿成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
刘世厚在转移的路上,突然停下脚步,身后的群众拉着他说:“世厚啊,快跑吧,再不跑就没命了!“刘世厚默不作声,掉头就往已成一片火海的村里跑去。这时,日伪军仍在烧杀抢掠,乱飞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右腿,血液染红了脚印。但刘世厚宁可丢掉性命,也要抢出《共产党宣言》。这时屋顶上冒出一条条吐着火舌的烈焰,随着风势旋转着,他忍着被烧灼的剧痛爬上了屋山墙,毅然地把手伸进正在冒着烟的雀眼里,取出了宝书,这本《共产党宣言》又一次避免了被烧毁的命运。今天,这本书的左下方仍有火烧过的痕迹,就是在这次劫难中留下的历史的印痕。
刘世厚老人深知这本《共产党宣言》来之不易,经过无数磨难和岁月洗礼,那红色的马克思头像已不再清晰。他穿针引线,仔细把这本快散架的书装订好,还在首页的左上角盖上了一枚“刘世厚印”,然后用一块蓝色包袱包起,放进小漆匣里,再放进大箱子里,小心地保存起来。
1975 年,广饶县文管会的同志到大王征集革命文物,刘世厚恋恋不舍地把这本宝书献了出来,珍贵的革命文献《共产党宣言》得以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军属光荣”匾
热门文章
山东博物馆
青岛市博物馆
德州市博物馆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
巨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