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理实体特征而得名。“岜旗山”是壮语“Byageiz”的对译。“岜bya”指山,“旗geiz”指旗。因该山形似一面旗,故名。

指该山属白合屯。

因位于达见河附近河湾处,故名。

指山下有一条横着的凹槽。

“古坟”指古代的坟墓。

“路”指道路,“羊”指山羊。

“那坡”是壮语“Nazbo”的音译转写。“那”是壮语“Naz”的谐音,为水田之义;坡是壮语“bo”的谐音,土坡之义;“那坡”是有水田的山岭坡。

因此山顶形似猪头,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的界山,故名。

因该山以前曾有个叫杨六的人在此开荒得名。

坡林色指当地一姓林名色的村民。

该山地处较高,形似一匹马,故名。“高马”是壮语“Bosangmax”的音译转写。“高”是壮语“Bosang”的谐音,高山之义;“马”是壮语“max”的谐音,指马匹;“高马”是指形似一匹马的高山。

“节琅开”,是壮语“Cezlangzgaih”的近音。“节”壮语“cez”指老,“琅”壮语“langz”指竹笋,“开”壮语“gaih”指卖。该山以前长有很多竹子,村民常挖竹笋去卖,故名。

九坡岭即指山上有九个山坡的山。

定常山,壮语Byadiengzcangh,“定diengz”译意为凉亭,“常cangh”译意为山鼠。

“再怀”壮语byaivaiz音译转写,“再”壮语byai指的是尾巴,“怀”壮语vaiz指的是水牛。

“顶洪”:壮语Dingjhungz音译,“顶”:壮语“dingj”指山顶,“洪”:壮语“hungz”指红泥。意指红色山顶。

浪总,壮语Byananghgyong,“浪nangh”指山脊,“总gyong”意为桦树。

山体一面临融江,一面对伏虎平地,山显得很高大,故名。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