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卜,壮语 Coegbuz,“逐 coeg”指山边角落,“卜buz”指岭坡。传逐卜街宋代在岭坡旁成街,故名。

武德圩,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因当地崇武尚德,故名。后圩废,改为武德屯。

因曾为上龙土司驻地得名。

彬桥街原名崩桥街,清康熙年间(1662—1722)成街,因街头原有一座木桥,曾有官员骑马过桥时桥崩断,故名。后谐音雅化为今名。

上降,壮语 Sienghgyangq,“上siengh”指上面,“降 gyangq”指壮山。因在壮山上边成街,故名。

因该处盛产八角果而得名。

响水街,因街旁瀑布倾泻响声大,故名。

金龙街,因唐代为金龙州治,故名。

水口圩,因地处洞桂河与水口河交汇处,故名。

相传古时上龙乡水陇屯后山脚龙泉中有鱼头似龙,十年一见,见则五谷丰登,州因此得名。

因曾为下冻土州治,故名。

桐棉,壮语 Doenghmienz,“桐 doengh”指田垌,“棉mienz”指木棉树。因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建村在长有木棉树的田垌里,故名。

那楠,壮语 Naznim,“那 naz”指水田,“楠 nim”指稔子(即桃金娘)。因建村在长有稔子的田边,故名。

那堪Nazganh;“那”是壮语naz的近音,意思是田,“堪”是壮语ganh的近音,意即牛甘果;那堪意即有牛柑果的田。相传此地原有牛柑果树多,建村在此地,故名。

北江,壮语 Bakgyang,“北 bak”指口,“江 gyang”同汉义。因在江口处建村,故名。

板棍, 壮语 Mbanjgun,“板 mbanj”指村,“棍 gun”指蓝靛草。因建村在蓝靛草多的地方,故名。

东安街,因民国时该地为宁明县东区,人们祈望安居乐业,故名。

峙浪,壮语 Ceihlangh,“峙 ceih”指对峙,“浪 langh”指浪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建街,因有大岭和伯公山相对峙,山下是桐棉河与爱店沟的汇合处,两水相击,浪花滚滚,故名。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