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脚下,形状象战豪,又长。

因很早以前,此地田地属一官员,故名。

田该地长期被水泡而得名

因该地处在老祖房门前而得名。

该田处在整个那见屯土地中最平的地方,故称“那见坪”。那见平NazGemhbingz.“那”是壮语naz(田)的近音,意思是“田”;“见”是壮语gemh(山坳)的近音,意思是“山坳”,“平”是壮语bingz(平坦)的近音,意思是“平坦”,“那见平”意思是“平坦山坳的田”。

因该田在柳江河边,田所在的地方经常涨大水,故称“大水田”。

因此地有大榕树,故称“榕树脚”。

原有三个人在此当过官,故死后,这里的人把这片地叫做“三官村“”。

“同”壮语是指一大片,“正”是壮语指很直的意思。

“铜鼓山”按壮语是指“象鼓形”。

“背”壮语是指一条鱼背,屯就是叫做把(屯背)。

因挖坑成小水塘,壮语“屯”是水塘之意,“波”是满而溢之意,故名。

壮语是指近村屯的田。

壮语是指近岩洞的田。

专用于培育秧苗的田。

‘百’是壮语,是面的意思。‘山’是壮语‘三’的同音。

“上龙塘”壮语是指(龙塘上)。

石灰窑在中间形成一个小坡,四周为水田。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