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漳卫新河

拼音

Zhāngwèixīn Hé

类别

河流

所在省份

河北省

所在城市

沧州市

所在区县

南皮县

名称含义

漳卫新河古称鬲津河,为当年禹治九河之一。

名称起源

山西的漳河和河南的卫河汇入鬲津河,后有重修规模治理,重新疏浚,兴建拦河蓄水闸,故得名漳卫新河。

名称历史

唐宋时,黄河夺鬲津古河入海,一度成为宋辽、宋金之边界。后黄河南移,夺淮入海,此河遂逐渐湮没,变为废黄河,成为一时之患。至明朝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建议开挖减河,泄水以平患。明朝永乐年以后,人们将来自山西的漳河和来自河南的卫河汇入鬲津河,初挖减河。至弘治3年,减河上口移至四女寺,并置闸,河遂名四女寺减河。后明清两代,河几度淤通,闸几度修废,至民国时,几成旱田,其害大矣。1955年进行疏浚,标准为55立方米/秒;1956年省政府组织几县民工进行全面挖河筑堤。南皮出动6107人,完成土方60余万立方米;1957年冬南皮4000人参加开挖河床,完成土方括号3万立方米;1958年按海河流域设计扩大,南皮参加9000人,堤段54华里,动土76万立方米,分洪达850立方米/秒;1962年进行得堤,南皮动土11万立方米;1971--1973年进行第四次扩大治理,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航运排涝,由山东河北两省完成,行洪标准3500立方米/秒,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