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因纪念孙中山得名。
大村原名凤凰村,传元代始建,因村地形似凤凰得名。到清代村子发展较大,遂改名大村。
长期,壮语Cienghgeih,“长 ciengh”指象棋,“期 geih”指棋盘,明初始建,因传村后岜棋山曾有神仙下象棋,棋盘尚在,故名。后谐音改为长期。
渠显,壮语Gizhenj 。“渠”,壮语giz,意思是“塘”;“显”,壮语henj,意思是“鲇鱼”。因村建在一个鲶鱼多的大塘旁,故名。
新民路,1981 年建成,取“新居民”之意得名。
“沿山”即是环绕山之意。因居委会原驻地在沿山路,故名。
城西路,因处城区西部得名。
“中渡”指中间的渡口。因驻地地处左江南岸中间的渡口,故名。
卜利,壮语Bozlej;“卜”是壮语boh的近音,意思是“岭坡”;“利”是壮语lej的近音,意思是“小砂砾”。“卜利村”意即“小砂砾岭坡上的村”。
“友谊”意指团结友好,深情相谊。
驮逐,壮语 Dahcueg,“驮dah”指河,“逐 cueg”指山间洼地。因村建在旁边有小河的山间洼地,故名。
公益,壮语 Gungxit,“公gungx”指弯拱,“益 it”指弯曲,因村建在山转弯处而得名。
马安原名马鞍,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南宁亭子街人迁建,因村处一马鞍形的石山脚下,故名。
宜村,壮语 Neiz,“宜neiz”指泥土,因村建在泥坡上而得名。
含义有两说,一说乙古原名板乙, 壮语 Mbanjet,“板 mbanj”指村庄,“乙et”指凉粽。南宋嘉定年间(1208— 1224)始建,因当地是太平通往龙州的必经之路,原先有人在此设粥铺、卖凉粽, 故名。另一说乙古,壮语 Yietgoj,“乙 yiet”指一点,“古 goj”指树, 因村周围树木很少,故名。
古坡原名歌坡, 因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村在一山坡上,每年四月初九人们到此赶歌圩, 故名。后谐音简写成古坡。
孔甲,壮语 Gungjgap,“孔 gungj”指弯曲,“甲 gap”指汇合。因村建左江一河湾旁,这段河湾半岛细小,两段河道几乎重合,故名。
取盆马、岜垌2村各一字得名。
热门文章
忻城县北更乡古利小学
塘寨屯
田辽面村
榄塘村
新屋
水井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