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Naz”的壮语音译用字,“旺”就是“vuengh”的壮语音译用字,旺盛的意思。“那旺Nazvuengh”田垌种庄稼,长势比别的地方好。

因该田垌靠近金鸡屯,金鸡屯又似金鸡,老人为取笼住“金鸡”,故把此垌叫作鸡笼垌。

因此处山上有一座庙,全村群众都前往拜祭,故呼其为大庙垌。

因林中有一座社坛向田垌,故称为白社垌。

该地泥土属砂质土,故称沙散垌。

“那”是“Naz”的壮语音译用字,“逢”就是“boengz”的壮语音译用字,泥巴很深,而且很糊烂的意思。“那逢Nazboengz”,泥巴很深,而且很糊烂的水塘。

因此田垌四面有凸岭围着此田垌,况且是在中间,故称为耕垌,后改称中垌。

因此田垌在蒙江河两边,土壤肥沃,水源、光源充足,便在此开荒造田,故称为江边垌。

因此田垌周边原是一片用于埋葬先人的荒山,人们为了纪念祖先立了许多石碑,故把此田垌称为碑记垌。

因此田垌中间有一山岭,山岭上有一座大庙宇,故称大庙垌。

因处于上寨江边,故称为上寨垌。

因该田垌一片平坦,土壤肥沃,且灌溉方便,农作物长势较好,故取名湴塘垌。

。因此田垌像牛的形状,再加上田块很小,故称牛麻垌。

因此垌属于上塘村黄姓人家所有,故称为黄塘垌。

因地势平坦且处于中间,水不易排出,每到雨季,该处就像池塘面一样,故称之为塘肚垌。

因此垌是山中水源灌区,故称为“山中垌”。

因该垌位于大塘岭脚下最凹处,故取名塘肚垌。

因有一条长约一里的路从南至北横穿而过该垌,故称道里垌。“里”与“理”同音,后逐渐演变成道理垌。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