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长江
拼音
Chángjiāng
类别
河流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武汉市
所在区县
青山区
名称含义
“长”指河流长度长;“江”指陆地水系。
名称起源
长江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故名之。
名称历史
长江青山江段河道历经了天兴洲南崩北涨、汊道南兴北衰的演变。 1858年(清咸丰八年),英国人所测航路参考图中“天兴洲”已具雏形。 1861年至1867年(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十三年),天兴洲仍是个洪水期可被淹没的江心滩。此后江心滩发展较快,逐年淤积,由东西长5千米增至21千米。 20世纪30年代以前,长江丰水季节青山的江面宽不过300米,枯水季节只剩十几米,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青山峽”。那时的青山峽只能走小木船,到了冬季水位下降,上、下峽口连小木船也不容易通过,赶上冰冻时人们可以踩着冰面上天兴洲。 1934年,青山峡开始有了水道,但无通航能力,此时天兴洲洲长仅10.78千米,宽0.45千米。枯水季节,行人尚可涉水而过。在发展过程中,天兴洲不断向两头淤涨延伸,1955年洲长14千米,1980年增长到18.1千米,年均增长0.16千米。洲身则以每年约20米向汉口岸延伸。现在的天兴洲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3千米,从洲头、洲身到洲尾,正好与青山区红卫路街、红钢城街、工人村街、青山镇街和工业港隔着主航道相向平行。 自1950年起,天兴洲南汊不断刷深拓宽,北汊日渐淤浅。 1953年,北汊水道宽达1000米左右,至1958年,原为轮船航行的大江主泓——北汊出浅碍航。至1975年,仅宽75米。河床逐年淤高,并与汉口江滩连为一体,淤塞汉口江岸一带港区,影响港区正常作业。每年枯水季节,北汊水道呈现一片江滩。而南汊水道水域宽深,航行条件渐好,枯水季节仍能保持4米以上的水深,全年可通过5000吨级的轮船,洪水季节万吨海轮可直驶汉口。 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岸马沟
初坑
社公潭
北沟
西岔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