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街道

名称

蔡甸街道

拼音

Càidiàn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武汉市

所在区县

蔡甸区

名称含义

蔡:姓氏;甸:郊外,此指武汉市的畿甸之区;街道:行政区域。

名称起源

此地原系汉水下游的一个无名渡口,有蔡姓之族来此聚居,开设商店,逐渐形成自然集镇。宋末(1275)始出现“蔡店”二字,“伯颜军次蔡店”。清初,曾蔡“店”与蔡“沾”混用,清中叶,武汉成为“九省通衢”的大城市,蔡甸靠近武汉,素有“小汉口”之称。“店”改作“甸”,意即蔡甸为武汉市的畿甸之区。

名称历史

蔡甸是一个有1700年历史的古镇。魏、晋时形成集镇雏形,南宋时期,成为繁华的商业集镇。元、明朝时期,蔡甸发展迅速。以繁华著称汉江下游。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蔡甸称镇,设巡检司。清代沿袭明制。清末,蔡甸已经成为汉江的重要商港。1931年蔡甸镇属汉阳县第二区公所。1937年日军侵入蔡甸,全县划分为七个区,蔡甸镇仍属第二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蔡甸镇直属县。1954年撤销“蔡甸镇人民政府”,成立“蔡甸区人民委员会”,辖巴梅、小河洲等地。1958年改为“紅阳人民公社”。1961年复为“蔡甸镇人民委会”。此时,小河洲被水流冲刷无几,洲上无居民,镇人民委员会仅辖“巴梅人民公社”。1967年改称“蔡甸镇革命委员会,辖区未变。1980年1月改称“蔡甸人民政府”,仍属区级行政机构,辖区未变。1984年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3]35号文件和中共中央[1984]1号文件指示,恢复乡、镇、村建制,建立蔡甸镇,与其他乡、镇同属一个等级,原新农镇所辖的五星、石洋两村及原柏林乡所辖的新庙村均划归该镇管辖,此时蔡甸镇辖河街、正街、新街3个社区和新庙村、齐联村、蔡甸村、建新村、同心村、茂林村、石洋村、五星村8个村。1994年4月撤销高庙乡,将原高庙乡所辖11个村全部划入蔡甸镇。1995年4月撤销蔡甸镇,设立蔡甸街道。1998年新设立三义社区、五层社区、工农社区、新福社区、茂源社区、马号社区、龚家岭社区7个社区。2001年5月撤销新农街道,将新农街道所辖22个村全部划归蔡甸街道。此时,蔡甸街道管辖:国利村、华利村、华林村、西屋台村、姚家林村、永利村、成功村、高庙村、汉乐村、孙家畈村、马家渡村、新庙村、蔡甸村、建新村、茂林村、齐联村、同心村、石洋村、五星村、黄陵村、夏家嘴村、新天村、易家岭村、大山口村、集贤村、铁铺村、马鞍村、会子湾村、彭家山村、田湾村、新农村、宋湾村、唐河村、新村村、三官村、什湖村、城头村、独山村、红光村、红庙村、狮子岭村、幺铺村42个村和河街社区、正街社区、三义社区、五层社区、工农社区、新福社区、茂源社区、马号社区、龚家岭社区、新农社区10个社区。2005年设立茂源社区。2008年设立军工社区。2012年设立三五四一社区。2013年设立罗家山社区,知音社区,恒大社区。2014年设立凤凰山社区。现今,蔡甸街道共辖17个社区,42个村。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道办事处管理12个社区和17个村(河街社区、正街社区、三义社区、五层社区、工农社区、新福社区、茂源社区、马号社区、龚家岭社区、新福社区、知音社区、罗家山社区、国利村、华利村、华林村、西屋台村、姚家林村、永利村、成功村、高庙村、汉乐村、孙家畈村、马家渡村、新庙村、蔡甸村、建新村、茂林村、齐联村、同心村);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凤凰山办事处管理1个社区和8个村(凤凰山社区、石洋村、五星村城头村、独山村、红光村、红庙村、狮子岭村、幺铺村);蔡甸经济开发区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管理委员会管理4个社区,17个村(军工社区、三五四一社区、恒大社区、新农社区、黄陵村、夏家嘴村、新天村、易家岭村、大山口村、集贤村、铁铺村、马鞍村、会子湾村、彭家山村、田湾村、新农村、宋湾村、唐河村、新村村、三官村、什湖村)。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