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趵突泉公园内,万竹园西院。因在泉上建有爱荷亭而得名。泉亭池之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流入西护城河。泉池为石砌长方形,长21.16米,宽13米,深0.6米。

位于双泉镇清泉峪村东。泉池呈井形,长1.02米,宽0.69米,深3.2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涸,为村民饮用水源。

位于钢城区艾山街道清泉岭村村委办公室北50米。类型冷泉。水温17-18摄氏度,最高水位4米,最低水位1.5米。日出水量2立方米。涌水为暗涌。所在行政区域为艾山街道,邮政编码271104。

位于五龙潭公园内,古温泉东侧,南临月牙泉。此泉为一人工钻孔泉。1965年山东造纸东厂在此处钻井,欲取用地下水,钻探时泉水从钻孔涌出,粗如碗口,水势蔚为壮观。钻探取水被制止后,此钻孔被作为一处泉眼予以保留。因水流喷出如同传说中虬龙盘曲吐水,故1983年得名为虬溪泉。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常年不竭,水势甚盛,流入西护城河内。1997年重修泉池。今池呈不规则形,深1.04米,假山石驳岸,参差错落,池东岸壁上镌刻泉名“虬溪”。

位于彩石街道北宅科村西。泉池由自然土石围成,长1.5米,宽1.3米。泉水清澈甘甜,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清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大佛村。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称“在道士泉北”。今在大佛寺村南,沿峪沟自然流淌。该泉无泉池,泉深0.65米,呈线状水流,常年有水流入河道。泉水甘甜,姿态优美,水流量较大每小时9立方米,为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该泉属冷泉,年均水温13摄氏度,日出水量216立方米。

位于王府池子街19号,近邻王府池子。原为无名泉,2007年命名为“清泉”。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井。泉池呈井形,石砌,直径0.6米,深1.2米。

清冷泉又名志仙泉,位于五峰山洞真观玉皇殿东侧。因清泉激石,泠泠作响故名。因清泉激石,泠泠作响,故名。清《长清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俱载。金、元时期,曾在这里建有洞真观,因洞真观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故清冷泉被誉为观内“第一名泉”。清泠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该泉位于长清区五峰山玉皇殿东,清冷泉被誉为观内“第一名泉”。清泠泉自石雕龙口流出,跌入石砌方池中,然后一脉经溢水口蜿蜒西行后跌落于”连二湾玉女盆“。另一脉伏流至亭西侧,从两个石雕龙口泄出,经石砌方池,伏流至龙王殿内雕栏方池,再从玉泉

青泉位于济南名士阁西侧,在五龙潭公园内石砌长方池,长9米,宽7.7,深1.24米,四角植绿。泉水形态为渗泉,石砌、长方形。常年有水流入西护城河。该泉属于景观用水,属于五龙潭公园景区。附近的公交站点和公家有。附近的公交站牌为趵突泉北门、五龙潭公园(西门),公交路线有5路、K59路、K91路、101路、104路、11路、41路、K54路、66路、K109路等多路公交。所在行政区域为天桥区制锦市街道。

位于东青龙街路西,护城河东岸,隔河与苗家巷相对。原为无名泉。2012年春,趵突泉公园管理处在泉水跌落处围以长方形石栏,以其地处东青龙街,取名“青龙泉”,并请书法家张仲亭题写泉名,镌刻与西侧石栏板上。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水文地质观测站整理的《济南泉水一览表》所载,苗家巷之人工钻孔喷泉,似即此泉。泉水从河东岸石崖涌出,泄入护城河中。

位于彩石街道青龙峪村东沟。泉池依山而建,半石砌,长1米,宽0.6米。该泉常年不竭,水质极佳,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水量亦很大,日喷涌量500〜700立方米,也是农田灌溉水源。

青龙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青龙峪村东沟。泉深0.6米。泉池依山而建,到青龙泉的源头,需要走四里多九曲回肠般的山路。一进谷口,就见一泓幽静的小潭,里面长满了苔藓,清水依依。山路是山上页岩风华后被人自然踩出来的,走在上面,沙沙作响。随着山势的增高,一挂挂清泉便会从石堰上跳下,瀑布般闯入你的视线。上瀑下潭,自然是玲珑剔透,妙不可言。直到隐隐传来龙吟般的轰鸣,才算到了青龙泉的源头。泉池依山而建,为半石砌水池,水池长1米,宽0.6米,是当地居民主要引用水源。该泉常年有水,水质极佳,水量很大,据估计日喷涌量5

位于孝里街道大峰山峰云观东侧。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水自山崖下石穴中流出,汇入洞内石砌长方形泉池。泉池长2.13米,宽1.25米,池壁镌“青龙潭”三字。为峰云观道士饮用水源。

青龙峪南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青龙峪村南部,泉池为石砌长方形,长0.75米,宽0.5米。泉深1.2米,呈渗水状态,常年不竭。泉水清澈见底,常年汇入周边河内。周围绿树葱葱,与池水相互照应,令人赏心悦目。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青港泉村西。类型是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最高水位135毫米,最低水位60毫米。泉水出自红色页岩,清澈透底。泉下建有长方池蓄此泉水,水量甚丰。用于农业灌溉。水盛时溢池而出,沿山溪东流,至垛庄镇南明村入西巴漏河。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青龙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北高而村东南青龙峪上端一南山脊北根处。泉池为半石砌长方形,长1米,宽0.6米,深0.6米,是当地居民主要引用水源。该泉常年有水,水质极佳,水量很大,据估计日喷涌量500—700立方。泉下砌有泉池两个,左右相通,泉水自一人工砌的石板上流出,水清明透,四时不竭,泉水甘甜,饮之沁人心脾。泉池依山而建,到青龙泉的源头,需要走四里多九曲回肠般的山路。一进谷口,就见一泓幽静的小潭,里面长满了苔藓,清水依依。山路是山上页岩风华后被人自然踩出来的,走在上面,沙沙作响。随着山势的增高,一挂

秦口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秦口峪村入口处东侧,因村名命泉名,泉眼位于水泥修筑的井形,直径0.5米,深0.02米。泉池由底部上涌,晶莹碧透。泉为季节性积水成池,泉水甘甜可口常为居民饮用。据村里老人介绍,此泉民国时期就已有了。

琴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袁洪峪度假村南山腰。泉池呈长2.67米,宽1.66米的水泥长方形,用汉白玉制成的围栏。泉深2米,泉水涓涓,声润如琴,该泉常年积水成池流向河道,今水自崖底孔穴流出,注入长20米左右的石砌池中,水质清澈明净,水中绿藻飘动,主要用于观赏。

636 637 638 639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