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张夏街道于家盘村北,五郎山腰。水自岩缝流出,流入石砌方池,常年不竭,为村民饮用水源。

位于济青路北900米,章丘区明水街道湛王村东。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泉畔曾建虹鳟鱼场。原为自然泉池,后用机械深钻,成为自流钻孔。水自池中圆孔腾涌而出,盛水期泉头喷势奇特壮观,高达7米之多,落地时散珠溅玉,异常壮观,是居民主要饮用水源。泉池石砌长方形。是百脉泉泉群中高程最低的泉点。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玉河泉村内河底,别名榆科泉,为巨野河(古称巨合水、巨冶河)的源头。元《齐乘》载:“巨合水出龙山镇南五十里,曰榆科泉。”其地,历史上属章丘县,清道光《章丘县志》载:“榆科泉,在县西南七十余里,榆科东南,泉源竞发,入巨合。”榆科泉何时改称玉河泉,文献未见著录,无从查考。似因“榆科”与“玉河”读音相近,人们便把“榆科”讹为“玉河”。泉池为长方形,石砌,长1.7米,宽1.2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常年不竭。泉水自岩孔涌出,穿街过户,与周围的牛头泉、响呼噜泉、晴天泉、门口泉、院内泉、西老

历城区彩石街道玉河泉村内河底,为巨野河(古称臣合水、巨冶河)的源头。榆科泉何时改称玉河泉,文献未见著录,无从查考。似因“榆科”与“玉河”读音相近,人们便把“榆科”讹为“玉河”。泉池为长方形,石砌,长1.7米,宽1.2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常年不竭。泉水自岩孔涌出,穿街过户,与周围的牛头泉、响呼噜泉、晴天泉、门口泉、院内泉、西老泉和东老泉等8泉相汇,北流人臣野河。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2004年将港沟、彩石一带分布的60余泉,统称为“玉河泉泉群”。

位于曲水亭街15号东屋。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水质优。泉池为石砌长方形,长0.5米,宽0.4米。

位于平阴县玫瑰镇翠屏山宝峰寺内,在石窟西侧约4米处,为一自然洞穴,水从穴中涌出,泄入洞前小池,铿锵有韵。洞外两侧岩石上分别镌“有本泉”三字和诗刻一方。相传,唐代先师慈净和尚云游于此,见该处风景秀丽,松柏掩映,泉水流畅、清澈,不愿离去,于是就开山凿石,兴修殿阁,该泉水就成了众僧人和随后游人的饮用水。清光绪《平阴县志》有载,称浸润泉“可供千人饮,不溢不涸”。今枯水季节时有干涸;盛水季节,泉水从岩缝中渗流而出,滋花润木。岩缝西旁有凿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的石佛龛两个,内有造像12尊,甚为精美。

涌清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涝峪村东南。泉池为自然土石构造的不规则形状。泉水清澈见底,涓涓细流,汇入小溪,流入河道,供农田灌溉。该泉属冷泉,年均水温13摄氏度,日出水量120立方米。

涌清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贾家村西三媳妇峪山下,海拔353米。水自红页岩缝隙中流入一上12米,宽5米,深4米的水池中,村民用水管引入村中饮用。

涌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四门塔景区,四季村宾馆东侧。清乾隆《历城县志》载:“(涌泉)在神通寺西,瀑布飞悬,流入锦阳川。'清《七十二泉记》云:“日涌,晞也《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涌腾泉’。泉水自白虎山山腰涌出,出露形态为线状,'泉水旺盛,四季不涸,为当地居民主要饮用水源。泉池呈长方形,石砌,长5.1米,宽4.8米,常年有水。池旁立明代《重修涌泉碑记》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涌泉桥.《重修涌泉碑记》载,泉池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泉地中水算浮动,银鳞小鱼戏游。水从池南壁流出,经涌泉桥下,依山

位于泉城路路北335号院内。泉池呈方井形,边长0.55米,池口圆形,直径0.4米,为一块厚石凿成。池壁砖石砌垒,池深3.5米。池岸墙上嵌清道光三年立刻石,石上“涌锡泉”三字隐约可辨。

位于西营街道鸭子泉村北,由两处相距较近的石砌井泉组成。一井口径1.2米,另一井口径1米。泉常年不竭,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昔日,泉西侧建有三清殿,泉为道人饮用水源。20世纪50年代初大殿倾毁。今泉南石堰上,尚嵌有清乾隆十六年重修《永盛观碑记》。

位于县西巷商业街北首,泉乐坊163号北。泉池长方形,水泥砌筑,长12米,宽9.6米,深0.77米。常年不竭。

永乐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槲疃村水帘峡风景区峡谷梯子山南侧,海拔800米,是目前已知海拔最高的泉水,已成为水帘峡水景区内重要景点。该泉为岩缝渗露,塘湾积水。泉深0.55米,泉池呈马蹄形,为长4米,宽4米石砌水池。泉水水质清而甘甜,为居民主要饮用水源。

永清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东郭村。南泉之南约150米处。海拔282米。原为石壁缝隙中流出的天然泉池,为保持池水清洁,后用水泥板将泉池棚盖,泉水沿池底输水管道流入南泉寺遗址西侧一长20米,宽15米,深4米的异形水池中,供观赏灌溉之用。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寨山后村南白云寺。寺前散落着三口井泉,泉由山底涌出,泉口以巨石砌成方形。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最高水位270毫米,最低水位168毫米。泉水清澈,极目见底,供部分村民饮用。泉周古木葱郁,泉后白云寺内碑文云:“高耸愈于危山,烟云敢比鹊华,虽无泰岱、灵岩之佳境,亦章邑之一奇观也”。泉边白云寺已修葺一新,有方丈主持。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停靠点。

迎仙泉位于顺河高架桥下、济南水务集团西北侧约50米处,泉水常年喷涌,是济南市开放式取水点。立在泉边的碑文记载,迎仙泉水质清澈甘甜,附近居民经常到这里取水饮用。这里原来是一处无名泉,2009年9月被正式命名迎仙泉。因泉水发现的地方在英贤街附近,而且旁边有一座桥叫英贤桥,取谐音,名“迎仙泉”。

位于双泉镇马山。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为村民饮用水源。

饮马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东泉河西南岸。传说唐王李世民曾在此饮马,故名。泉西北为九峰桥,桥旁民国《倡建九峰桥碑》有“右跨饮马泉”的记载。泉深0.05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水常年不竭,自岩缝流出,汇积于不规则的土石坑中,坑长1.1米,宽0.8米。泉水清澈,纯净,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621 622 623 624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