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平阴县玫瑰镇翠屏山西坡。清光绪《平阴县志》有“承以石盆,大旱不涸”的记载。今杨枝泉在一石窟内,泉水自正面石壁上方缝隙中渗出,顺势流下,形成数支细流,状如杨(柳)枝而得名。窟壁上凿佛像三尊,雕《杨枝泉说》、《宝峰院记》等石刻。

杨家井位于历城区北高而村杨家寨山的东侧山根处,北高而村村北约300米,518线公路东侧。几百年前为一天热石坑,后经一杨姓人家用石砌筑为井形,遂称为杨家井。

杨家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金刚纂村东。原为自然水池,后被填埋,水自地下水道向西伏流,汇入村内蓄水池。蓄水池为水泥修筑的长方形,长10米,宽6米。池内泉水澄澈,清冽甘美,为村民饮用水。水盛时沿山峪蜿蜒南流5千米余,入锦绣川水库。

位于张夏街道杨家泉村南。此处山崖陡峭,壁立千仞。泉自山崖岩缝涌出,顺势跌落,水花四溅,状如飞瀑,沿山体下泄,入村头蓄水池,供村民饮用。

位于章丘区普集街道孟白村西南冲沟。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最高水位1500毫米,最低水位1100毫米。泉流不竭,汇水成湾。旱年水势衰减。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章丘区普集街道杨官村南,茶叶山下。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泉池约60米见方,深3米。池边石砌工整,盛水期碧波荡漾,令人留连。盛水时期碧波荡漾,泉边白杨参天,苗木成畦,为章丘区林业局“杨官苗圃”所在地。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羊栏顶村东崖下。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最高水位300毫米,最低水位300毫米。泉水自石崖下流出,汇入一半棚盖的水池。池为水泥砌筑,为村民饮用水源。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站牌。

位于章丘区普集街道池子头村济青公路北,原高家祠堂西侧。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建有数十米见方方塘,枯水年泉水干涸。塘北为族姓家庙。西池壁嵌清咸丰年间“翰墨池”巨字石刻。水平面856平方米。水源来自东南、南部岩石、焦宝石和煤层缝隙中。翰墨池为沙石砌垒,池壁两米下有0.6米的平台,池东南修一个豁口,有十二层台阶供人上下。池上有高0.6米的石凳栏杆,各组栏杆皆有豁口。池东、南面为广场,东北是高家家庙大殿。此殿座北朝南,左前方有棵古柏,池东建有水塔。翰墨池碧绿清幽,池内鱼虾、水虫任游。夏日雨季池水

位于姚家街道砚池山中。泉池旁《砚池泉记》碑载,砚池因形如砚台得名,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因砚池山上有铁矿石层,人们采矿放炮作业时,突有泉水喷涌而出。有关专家对砚池泉水的出现,多次进行地质勘探和科学考察,认为砚池地处山丘与平原结合部,南高北低,加之岩层复杂,很容易使南山之水渗透过来并贮存。砚池应为开采矿石时触到地下水源主脉所形成。砚池之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水自池底涌出,汇聚池内,积水成塘,常年不涸。泉池为塘湾状不规则形,深20.5米,水面面积约4000平

胭脂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下降甘村北约1千米处的半山腰中。泉水自石堰下一长方形石洞中涌出,形成水帘,落入泉池中,哗哗作响。泉池为自然土石构造的不规则形,长30米,宽15米。泉深4米,属冷泉,泉眼两侧苔藓碧绿,泉池周围芦苇丛生,一池碧水清澈可人,如一面明镜镶嵌在山腰。泉水常年不竭爽凉可口,是当地居民的宝贝,村民常用以饮用,与灌溉农田。泉池上侧有一溶洞,名曰“观音洞”,传说是观音菩萨驻脚的地方,胭脂泉则是观音菩萨梳洗打扮的地方。此泉属有史料记载后未查到的锦绣川地区43处泉之一。在2003年济南新72名

眼明泉位于章丘区明水街道西麻湾东侧,眼明泉大桥北约300米处。为1965年形成的钻孔喷泉。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4摄氏度。泉池为八边形,四周用大理石护栏,池底铺鹅卵石。泉眼在泉池中间,泉水突突上涌,状如伏在水上的一团蘑菇。池水盈盈,清澈见底,水底所放之石历历可数。护栏北端贴岸有一横扁形出水口,泉池所溢之水从此跌下,形成一小型瀑布。很多人在这里或掬水喝,或用水洗脸、净目。孩子们却光着脚丫在北去的光滑小河道里趟水、嬉戏。泉眼在泉池中间,泉水突突上涌,状如伏在水上的一团蘑菇。池水盈盈,清澈见底,水底鹅卵

位于西公界街2号省经委宿舍院内,原在山东布政使署名士轩南。清道光《济南府志》及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均载。清乾隆年间,山东布政使江兰拓建放生池时得此泉。泉池修好后,桂馥题书泉名,翁方纲作《功德水记》,并书丹刻于石上。当时,泉池甚大,水颇清,水藻青翠,锦鱼游戏,为济南一大盛景。后又在池旁建讲堂数栋,名为“济南书院”。民国十三年(1924)《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记载:“雪泉翁方纲雪泉功德水记,趵突三泉,雪泉则六……兹于济南藩署外迤西而北,捐廉俸买湖堤数十亩,引署内华笔、凤翥二池之流,汇北珍珠、芙蓉泉

位于五峰山街道石窝村,南距万寿泉百余米。泉池石砌方形,边长2米,池东壁石雕龙头上方嵌1966年镌“驯山泉”泉名石刻。属季节性泉,2011年8月普查时已断流。

鸭旺温泉位于历城区临港街道鸭旺口村。为人工钻孔喷泉。泉为自然土石构造的不规则形。泉水呈涌流状态,水质清澈,主要用于农田灌溉。1986年5月,由山东省地矿局第五探矿工程队打成第一眼钻孔井,井深771米,孔口水温42℃,含有硫、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后附近又打出多眼钻孔井,单井自流量500~1000立方米。可作医疗洗浴用水。

鸭子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鸭子泉村鸡冠岭西南坡。该泉被纳入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为两眼并列井形泉池,泉水常年不断。该泉泉池为石砌井形,直径1.5米,深0.8米。泉水常年不竭积水成井,水质甘甜,为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孝里街道大峰山璇玑洞。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池。池长方形,自然土石池岸,长1.99米,宽1.13米。

雪花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丁家峪村。泉池在山石掩映之下,有四、五平米见方。泉水自石罅流出,沿钟乳滴下,如玉石相击,清脆悦耳,一泓清水清澈如镜,四季不枯。它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地处半山腰,泉水常年不枯,旱天水不降,雨季水不涨;二是泉水通山,往泉里撒一把谷糠能直达山后的云河。雪花泉北侧翠柏森郁,景致幽雅,为道观遗址。

悬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大泉村。元《齐乘》称在“中宫东”。泉为季节性泉,泉质甘甜可口,为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泉水有两处,一处自石棚半壁悬崖缝隙流出,高出地面约3米,哗哗飞泻,似一银链,跌入石砌的四方泉池,声若雷鸣,水雾升腾。一处来自巨石合抱的石,泉水潺潺有声,状若小溪,沿山就势,流入泉池,两处泉水汇成一条小河,沿山畔蜿蜒而下,流经七峪村汇入九曲河、后入绣川。明代济南佥事、著名诗人晏壁诗赞曰:“百尺清泉石上悬,龙归洞口散晴烟。曾从五教观飞瀑,倒换银河落九天。”悬泉失迷百余载,2003年3月,大泉

623 624 625 626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