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大辛庄西北,黄台电厂河东侧。泉池为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40米左右的不规则的天然水塘,常年不涸,可灌农田。水中芦苇摇曳,岸边杨柳婆娑。泉名的由来源自一个民间传说。相传,三国时代曹操率83万人马攻打孙吴,大败而归,退至历城,粮草皆无,饥饿难忍,移步艰难。曹操仰天长叹:“天灭我也!”遂坐在一凹坑内,背靠青石,昏睡过去。一觉醒来,觉得身下潮湿,似有水浸,定睛一看,见脚下一股清泉涌出,须臾,凹坑成一池清水。曹操大喜,刚想伏身饮之,不料他的坐骑竟抢先喝干。曹大怒,正要扬鞭笞马,只见泉复

饮马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水帘峡风景区峡谷梯子山南侧。泉眼海拔832.80米,是目前已知海拔最高的泉水,已成为水帘峡水景区内重要景点。该泉为岩缝渗露,塘湾积水。泉池呈马蹄形,为长4米,宽4米石砌水池。泉深0.4米。泉水常年不竭积水成池,清可见草鱼,主要用于行人观赏,属景观用水。传说当年李世民行军至此,饥渴难忍,忽然天空一道亮光闪过,战马双蹄踏出一股清泉,秦王爱马心切,让战马先饮,故名饮马泉。因泉池呈马蹄形,故当地人也称之为“马蹄泉”。

位于护城河南岸,金虎泉三曲小桥南端。其名见之于《城南诸泉记》等清代文献。因泉在张仙庙崖下,故取名“胤嗣”,后该庙倾圮。据民国十三年(1924)《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记载:“管世铭城南诸泉记:……越南门桥而东有泉,从石罅侧出,碣曰胤嗣泉,然甚微……”1986年重修泉池。胤嗣泉之泉水出露形态为串珠状上涌,池为不规则形,假山石驳岸,长6.2米,宽3.1米,深1.45米。泉水流入南护城河。泉畔石碑镌刻“胤嗣泉”三字,旁有三曲小桥通向观泉亭。

饮马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拔槊泉村。尖山子山势险峻而陡峭,主峰海拔1940.9米,因山峰尖如刀削、欲刺青天故叫尖山。在尖山面北向湖的绝壁石隙中。有两股泉水泻下,犹如两行眼泪,所以又叫泪泉。这里紧挨巴里坤-木垒公路南侧,交通十分便利。

饮鹿泉位于雪野街道,泉眼直径大约5厘米,年均水温为15摄氏度,最高水位为1.8米,最低水位0.9米,最大输出量为30米每秒,日出水量为300立方米,涌水高度为15厘米。相传,古时山中有鹿群,在山中嬉闹玩耍,每当干渴之时便结伴来此处饮水,相亲们因此而命名为饮鹿泉。

阴阳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杨家洼村,杨家洼西北,大佛路桥西50米。原为自然水坑,溢水后流向河道。后为方便取水,村民依山修筑长方形水池,水池为半石砌(长9.5米,宽6米,深1.6米)盛水时,水深近3米。由阴、阳两个泉池组成。阳水泉池,象徵男性阳刚之气,男人们在此泉池浸泡温泉,可获得无穷的青春活力,蓬勃朝气;阴水泉池,象徵女性阴柔之美。女人在此泉池沐浴,可以滋润肌肤,美容养颜。故起名为阴阳泉。其泉水质甘甜可口,常年不涸,为当地居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张夏街道于家盘村。泉池为石砌长方形,长2.6米,宽1.1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平泉胡同11号。原为无名泉,2007年命名为“银珠泉”。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井。泉池呈井形,石砌,直径0.55米,深1.2米。

位于灵岩寺风景区内,灵岩山积翠证明龛西南约50米的飞云浦北侧危崖下。泉水自岩壁缝隙淌下,积于长1.5米、宽1米石砌长方形池中,泉流处石壁挂满青苔,旁镌“饮虎池”三字。属季节性泉,旱季枯竭。

饮虎池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泺源大街与饮虎池街南首交界处东北,泺源大街北侧人行道旁。属趵突泉群。泉池为石砌长方形,长6.16米,宽4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池。池畔假山上有两只猛虎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相传深山中的野狼曾经常来此处饮用泉水,而老济南人称狼为“马虎”,故有此名。意为猛兽饮水处。该泉原在饮虎池街和西青龙街交界处,1993年修建泺源大街时,饮虎池正好位于规划中的马路中间,无法避开,被埋。2001年移今址重建。2005年《济南名泉名录》载有此泉名。

位于莱芜区牛泉镇南白塔村东南,类型是接触下降泉,涌水状况是常年有水,干旱时不能自流,含水层地质时代是寒武系,“阴阳泉”传说此泉象征着幸福与吉祥,泉水从岩缝中喷出,犹如瀑布,泉水清澈甘甜。泉北面坐落着一座庙宇,每年古历正月十六日为庙会,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位于龙洞寿圣院遗址西侧,三秀峰下,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收录,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亦载。泉池为石砌井形,上方下圆。池口边长各约0.5米,池深约5米。常年不涸,为饮用水源。

义和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韩家峪村西南100米处半山腰,泉池石砌长方形,长6.5米,宽1.9米。年均水温10度,最高水位0.2米,最低位0.01米,丰水期水深2米,最大输出量6000立方米,日出水量90立方米。常年不涸,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泉水自拱形洞石缝间滴落而下,汇聚为池。一年四季不涨不涸,水质清冽甘甜。义和泉为拱形洞建筑,泉水自拱形洞石缝间流出,滴落而下,汇聚一涨清泉。岩壁水珠漫润,冬暖夏凉,泉水有的滴落如线,铮铮有声,有的在岩壁间滚动,晶莹若珠,义和泉泉水不管阴晴旱涝,一年四季不急不缓,不

位于浆水泉水库东南侧,为水库泉源之一。属季节性泉,盛水期水自岩孔腾突喷涌,注入水库。泉池呈不规则形,人工凿石。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涌。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黄石梁南三王峪沟口。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泉池石砌长方井形,井口长1.5米,宽1米。枯水年泉水断流,丰水年从井口四溢。为农田灌溉水源。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停靠点。

位于张夏街道东野老村,别名南井。清康熙《灵岩志》载:野老村“乃晋张忠隐居处也”。泉池为石砌圆井形,直径0.65米,深10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井,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护城河南岸,五莲泉西,因水从一石刻虎头中流出,故名一虎泉。清代,此处曾为进士、翰林院编修、临清直隶州知州缪润绂花园,又名缪家泉,亦曾被讹称苗家泉。一虎泉之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常年不竭。泉水自河岸斜坡泄出,汇入曲池,跌入护城河中。1983年作为黑虎泉公园的一个景区,整修泉池,就势叠山理水,营造为城市泉林景观。泉池呈不规则形,假山石驳岸,长28米,宽7米,深0.7米。

俗称“阳沟泉”,位于文祖街道三槐树村。清道光《章丘县志》、《济南府志》收录。泉水自石堰下岩缝流出,沿山沟漫流。属季节性泉,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流。

622 623 624 625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