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此地有一户人家居住,每到下雨季节这池塘都积满水,很方便这户人家饮用,故称便塘。

“那花”是壮语Nazva的对译,“那Naz”指田,“花va”指花,因此地三角麦开花,故名。

“三角田”是壮语Nazsamgak的对译,Naz指田,“三角samgak”指三角状,因此片田块成三角状,故名。

“白坟”是壮语Muhhau的对译,Muh指坟墓,hau指白色,因此地有座白色大坟,故名。

“三更”是壮语Samgyaeng的对译,指的是三截的意思。

“花楼”是壮语Valaeuz的对译,“花Va”指野花,“楼laeuz”指楼房,因该地段古时开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野花,地势较高,远远望去就像一座花山,故叫花楼。

“六庙”是壮语Luegmiuh的对译,“六Lueg”指山谷,“庙miuh”指庙宇。此山谷有个庙,故名。

“马道园”是壮语Maxdaengzsuen的对译,max即“马”,daengz即“道”,“到”之意,suen即“园”,园子之意,以前常来此地牧马,把此地当做牧马的园子。

“那邓”是壮语Nazdaengq的对译,“那Naz”指田,“等daengq”指凳子,因人们在田中扯秧时,拿凳子去坐,故名。

“那木”是壮语Nazmieg的对译,“那Naz”指田,mieg指麦子,因田地中种植的是麦子,故名。

“灯庙”是壮语Daengmiuh的对译,“灯Daeng”指灯盏村,“庙miuh”指庙宇,因灯盏村有个庙宇,故名。

“长田”是壮语Nazraez的对译,Naz指田,raez指长,因此地的田块呈长形,故名。

足是“竹”的谐音,竹子之意,“根”即根部,此地以前种有很多竹子,故名。

“到定”是壮语Dauzdeng的对译,Dauz即“到”,桃子之意,deng即“定”,上面之意,此地片上面以前种有桃树,故名。

“那四槽”是壮语Nazseiqcauz的对译,“那Naz”指田,“四seiq”指旱谷稻种,“槽cauz”指山槽。因山槽中的田地是用来耕种旱谷稻种的,故名。

“哥安槽”是壮语Go'ancauz的对译,“哥”即Go,“棵”之意,“安”即an,指一种树木,“槽”即cauz,指冲槽,此地冲槽有很多树木,故名。

“平奏”是壮语Bingzcauz的对译,bingz即“平”,平坦之意,cauz即“奏”,冲槽之意,此地有个冲槽,很平,故名。

该地相传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带着三个儿子来到凡间,查看人间民情,来到此地时看到此地山色美景,风景秀丽,兄弟三人在此落户,老大六斋、老二六峰、老三六郎,六斋为老大地盘。

278 279 280 281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