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龙洞洞口石壁上。水自石壁渗出,滑滚下落,故称“悬珠泉”。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收录。无泉池,季节性泉,滴落后蒸发。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流。

位于小兴隆街13号。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水质优。泉池石砌井形,井口直径0.31米。

杏行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下罗伽村杏行自然村泉子沟内,为青石砌垒的圆形泉池,直径1.5米,深0.9米。泉眼在池底,泉水四季常流。盛时,泉水外溢,流入泉下水塘内,后流入杏行水库。泉池四面环秀峰之山,水质天然清澈,满池碧水流光溢彩,泉池下侧杏行水库波光鳞鳞,瀑布垂帘,非常壮观。

位于钢城区汶源街道办幸福村。类型冷泉。最高水位2米,最低水位0.5米。最大输出量8立方米,日出水量3立方米。丰水期水深2米,年均水温17摄氏度。所在行政区域为汶源街道,邮政编码271104。

位于孝里街道大峰山璇玑洞旁。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池。泉池人工凿成,不规则形,长3.1米,宽2.9米。泉旁岩壁有石雕佛像。

肖南井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磨盘峪村。泉池为石砌圆井形,口径1.1米,深1米。泉水甘甜清凉,常年不涸,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章丘区明水街道鲍庄村南。类型为冷泉。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公交站牌。

谢家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出泉沟村南。该泉属冷泉,年均水温12摄氏度,日出水量3立方米。泉池石砌井泉,方口,长宽均为1.45米,深0.1米。泉水极为甘甜,常年不竭,为村民主要引用水源。清朝年间,原有谢家人在此居住,故名。

新开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青杨峪村东北。泉池为石砌长方形,长7米,宽3米,深3.3米。此泉为渗流全,常年不竭积水成池,泉水清澈见底,为居民引用和农业灌溉水源。

孝感泉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原西门内孝感坊北,今趵突泉北路路东三联商厦停车场处。为七十二名泉之第三十六泉。属五龙潭泉群。泉池以石砌岸,长3.4米,宽2米,深1.35米,上盖水泥板,池岸自然石镌“孝感泉”三字。泉池因长年失修淤积,污染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建三联大厦时,移址重建泉池。后因三联商厦改扩建,被填埋。有传说称古有孝子,事母至孝,因取水路远,感此泉涌出,故名“孝水”。亦有传说称元时孝子刘琮,父久病,用尽家产服侍,距水远,感动神灵,刨地得金涌泉,后用金买药,用泉水煎熬,病愈活到百岁,后泉名孝感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小新庄西北。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4摄氏度。最高水位420毫米,最低水位420毫米。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公交路线。

小峪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刘家庄。泉池为用石头砌成的长方形,积水成挖,常年流水不断。盛水时,每小时流量6-8立方。70年,该村建蓄水池一处,容水200立方一处,供附近果农浇水种菜。泉深3米,其水质清澈,甘甜无渣。据本村张成功老人介绍,他在其泉水边居住12年之久,其茶具均无残渣。

据民国《长清县志》有载。1997年版《济南市志》称为肖汝泉。据说该泉石洞为明洪武年间所建,今存清同治二年《重修晓露泉记》碑刻。近年又重建泉池,甃石为壁,绕以花岗石栏,水自池壁石雕趴蝮口中涌出。因其地毗邻灵岩,旧时此泉列为“灵岩外八景”之一。晓露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长清区张夏街道积家峪村东北岩洞中。属于冷泉。此泉的源头是从山脚下一大石棚的石缝中流出的,泉水常年不竭。石棚中砌一圆口井,井口是用一块青石板凿成的,井中的水伸手可及。过去,全村人就吃这晓露泉的水,因村民常用井绳提水,井口的石板上都

位于兴隆街道斗母泉村北部,小泉村南侧山崖下台地上。因泉水量小于俗称“大泉”的斗母泉而得名。泉池呈长方形,石砌,长0.7米,宽0.6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为农田灌溉水源。

小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秦口峪村老泉自然村。泉池为水泥井形,泉深0.3米。水流呈流线状,常年不竭,积水成池。现已,村民修建了边长1.05米的方形水泥蓄水池,通过管道引入下方较大蓄水池中,是当地居民主要引用水源。该泉水量较大,水质清澈甘美。但由于四周土质围墙松散,急需修葺保护。

位于王府池子街南首,别名老王府池子。小王府池之泉水出露形态为串珠状上涌,常年不竭,沿途汇合众泉,流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泉池为长方形,石砌,长3.42米,宽0.4米,深0.64米。

位于天桥区无影山中路与无影山路交叉口南。因邻近无影潭,面积较小,故名。泉池为石砌不规则形,水面1324平方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潭中心矗立一座小亭,潭周垂柳成荫,小桥逶迤,绿地延展,环境清静优美。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小泉村,村以泉名。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4摄氏度。最高水位397毫米,最低水位195毫米。泉池为方形,水泥修筑,泉水清澈,久旱不涸,为村民饮用水源。水盛时溢出漫流。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站牌。

624 625 626 627 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