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南坡村。泉池呈长方形,石砌,长2.3米,宽1.5米,泉深1.2米。泉水呈涌流状,泉水清澈见底,涓涓长流,为农田灌溉水源。

位于马山镇双泉庄西。泉常年不竭,积水成湾,为农田灌溉水源。

一到雨季(每年7-11月份)此泉即喷涌而出而得名,故为下雨泉。下雨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万粮峪村河道旁。泉池由自然土石构造的不规则形,泉深0.7米,属季节性泉,下雨开泉,故名。泉为冷泉,常年温度16摄氏度,最高水位0.65米,最低水位0.05米,日出水量5立方米,最大输出量2000立方米,涌水高度0.1米。村民在泉口下方挖一口径1米多的蓄水池,泉水汇入池中,清澄甘美,为村民生活用水。

位于章丘区相公庄街道梭庄村东。类型为冷泉、渗流泉,年均水温1摄氏度。最高水位50毫米,最低水位50毫米。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停靠点。

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院内西北隅,院外的老金线泉东、马跑泉西。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别名溪泉。据元至元五年(1339)《齐乘》引金《名泉碑》载:“洗钵:登州东北。”1985年,据明崇祯《历城县志》洗钵泉“在‘马跑’西,‘金线’正北”之记载,将此泉命名为洗钵泉。池北侧石壁上,有1997年所刻“溪泉”二字。据传,此泉曾为寺庙所占,僧人用此泉“洗钵”,故名。古诗亦曾有“浅井东边有冽泉,山僧洗钵是何年”之句。其泉址,《齐乘》称在马跑泉东北。清乾隆《历城县志》、道光《

清代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此建一所庭园,名漪园,当地居民称其为张家园。1964年和1985年,济南市园林部门曾先后将古温泉和与它相毗邻的静水泉、洗心泉连在一起,扩建成长18米、宽8米的泉池,并在泉上修建了水廊、双亭。洗心泉位于制锦市街道五龙潭公园内的东南方向。清代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此建一所庭园,名漪园,当地居民称其为张家园。1964年和1985年,济南市园林部门曾先后将古温泉和与它相毗邻的静水泉、洗心泉连在一起,扩建成长18米、宽8米的泉池,并在泉上修建了水廊、双亭。该泉为冷泉,形态为渗水,

因泉水流入护城河中得名。“溪中”指该泉泉水涌出,最终汇入护城河溪流中。1965年整修泉池,池岸四方平整,高出河面标高0.5米。泉水涌上池口,向四周漫溢,尔后二叠而下,落于南护城河中,如同挂帘。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水文地质观测站整理的《济南泉水调整表》称“溪中泉”,民间称之为“玻璃泉”。1986年,泉池四周改为曲岸,堆叠自然石。山石以聚。溪中泉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护城河南侧岛上,琵琶泉西。属黑虎泉群,今泉池为不规则形,长12米,宽4米,深0.5米。1985年5月辟建环城公园时,在泉南侧河岸上建“五莲

这泉水有着一段优美的民间传说。传说唐朝一名高僧从泰山来神道寺求拜佛经,扛锡杖,陡步而来。当到达上海螺峪村,骄阳似火,大地干旱,庄稼枯死,老百姓卖儿讨荒,他实在忍无可忍,举起手中的锡杖往地下一戳,一股清泉喷涌而出,老百姓得救,他被老百姓奉为神僧,在泉边立碑示证,可惜后来碑被破坏,事实已无从查考。因为此泉用锡杖戳出,故名“锡杖泉”。锡杖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下海螺峪村。该泉呈石砌方形,长1米,宽0.85米,泉深2.5米。泉所属冷泉,呈渗流状态,水质清澈,常年不枯,上海螺峪,下海螺峪,两村村民均饮用此水

位于珍珠泉大院内,珍珠泉东,清巡抚院署大堂西侧,又名王氏溪亭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续修历城县志》记载:“郝植恭济南七十二名泉记,曰溪亭,占园林之胜也。”因溪流潺潺,亭阁卓然而得名。唐宋时期,珍珠泉、溪亭泉一带水面广阔。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今溪亭泉附近的溪亭是否为李清照词中的溪亭,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溪亭泉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朱家裕村笔架山西。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后几经修建,池口北保护性覆盖。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站牌。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朱家裕村西,南距西园半井里许。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泉池石砌井形。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西周峪村。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最高水位1300毫米,最低水位1000毫米。泉自峪中石隙中涌出,注入瀛汶河,再汇入大汶河。泉池石砌井形,水量甚丰,常年不竭,为全村人饮用水源。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李家庄西。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日出水量50立方米。泉池石砌长方形。泉水常年不竭,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路线。

西天神泉历城区位于港沟街道郭家庄乡义寺旧址。泉池为自然石土不规则形状。泉水甘冽无比,无锈无垢,水自崖壁汨汨流淌,久旱不竭积水成洼,为居民主要饮用水源。因为佛祖所赐,饮之可百病皆除。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封为神泉。泉水非常大,呈喷涌气势,和尚为防大水对寺院的侵蚀(又有传说赶走泉源附近的一条大蛇)即用木头裹以棉袄塞进泉眼,并用土石填埋,从此泉水只能从岩石裂缝中潺潺流出,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气势。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孟张村西。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最高水位150毫米,最低水位100毫米。泉池石砌井形,井口直径1米。泉久旱不枯,为村民饮用及农田灌溉水源。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停靠点。

西坡南泉因位于十六里河街道西坡村南部而得名,在西坡村的南北各有一泉,古称西坡(双)泉,按方位称“西泉”“北泉”。“南泉”泉池正上方有水泥碑,字已模糊,“南泉”以石砌岸,用石料盖棚,水自岩缝流落池内,村民方孔中取水饮用。该泉类型为冷泉,出露为形态渗流,形状是长方形,结构为石砌,长310厘米,宽270厘米,深70厘米,水势流向为常年有水积水成池,泉水利用情况是居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万德街道陈家庄,又名“中泉”。泉池井形,水泥修筑,井口直径0.9米,深6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青港泉村西。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泉池井形,水泥修筑。泉常年不枯,为村民饮用水源。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626 627 628 629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