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泉在历城区仲宫街道王府村西梨峪外侧,海拔227米。该泉无泉池。泉水水质甘甜,富含多种元素,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泉口现已被保护性封闭。泉水至泉中涌出,通过全长800米管道引至村西大水池中,因而故名西泉。水池能蓄水300多立方,供全庄九个月饮用水与果树浇灌。水出自红页岩溶洞中,村民将水引入一圆形水池中,用于灌溉农田。

西坡北泉因位于十六里河街道西坡村北部而得名。在西坡村的南北各有一泉,古称西坡(双)泉,按方位称“南泉”“北泉”。“北泉”泉池正上方有水泥碑,字已模糊,北泉池为敞开式,水自地堰石缝流出,汇入池内。泉水清澈,四季不竭。该泉类型为冷泉,出露形态为渗流,形状是长方形,结构为水泥,长475厘米,宽384厘米,深92厘米,水势流向是常年有水积水成池,泉水为居民日常主要饮用水源。

西密脂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从金代起就有记载,因泉水甘甜,民众美其名曰“蜜脂”。后来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此处接光绪皇帝密旨,斩杀作恶多端的大太监安德海,为民除害,百姓为纪念此事,改泉名为“密脂泉”。据古诗记载西池泉味比东强,何必天寒割蜜房。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由此可见西蜜脂泉泉水甘冽程度,如蜜脂一般。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西蜜脂泉位于五龙潭西南侧的关帝庙内。泉池雕石砌垒,中架石桥,分隔为两个对衬的方池,各池饰雕石栏杆,池水相通,

位于章丘区明水街道眼明泉公园护心岛西侧。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泉池为不规则形,假山石驳岸,池径28米,常年不涸。附近有眼明泉公园公交站(章丘6路、9路)。

位于章丘市眼明泉公园内,与东部的东麻湾遥相对应。清道光《章丘县志》载:“西麻湾在百脉泉西南二里许,水自西山北麓石壑中出,东北流,与百脉诸水汇于沙河口。郡国志云十二芹沟,俗名麻湾,即此。”泉池呈不规则河湾形。水岸石砌,水中藻类疏疏朗朗,笮草如梳。河湾浅湾处,芦苇丛生。河湾岸边,杨柳依依。呈现一派郊野园林秀丽风光。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常年不竭。泉水自地下上涌,形成自然塘湾。西麻湾及其岸坡,随处涌泉。其中,著名的就有净明泉、荷花泉、廉坡泉、黑虎泉等6泉。湾底众泉簇簇,水泡缓缓升起,似串串珍珠达于水面,

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字口村西沟内。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最高水位140毫米,最低水位130毫米。属季节性泉,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流。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浆水泉水库大坝西侧峪中。泉池水泥砌筑,长0.3米,宽0.2米,常年不竭。今将泉池封闭,并置管道接至附近居民饮用水管道系统。

西老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西老泉村东。海拔287米,泉深14米,水质清可见底,所属涌泉泉群。这是一口泉水井,玉河泉泉群泉水之一,常年流水不断,泉池呈长方形,由规则条石砌成,距池口1米处,有一泉眼,泉从洞穴流出。西老泉泉眼旺盛,从未干涸,全村人畜饮用水之一,村民们在溪渠边洗衣洗菜,担水浇田,尽得其便,泉流水景,也为小村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涌水旺盛,流入一长30米,宽15米,深3米的长形水池中,从未干涸,是村民用水水源。

位于章丘区垛庄镇西狸狐村东。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最高水位80毫米,最低水位60毫米。泉池石砌长方形。泉常年不竭,为农田灌溉水源。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章丘区垛庄镇西立虎村(古称西狸狐村)南冲沟上游。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建有泉池,泉池长方形,水泥修筑,泉常年不竭,为农田灌溉水源。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站牌。

位于章丘区垛庄镇西车厢村村委会南。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最高水位140毫米,最低水位110毫米,日出水量63毫米。由十六个泉眼汇成,现已保护性覆盖。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停靠点。

位于章丘区垛庄镇西车厢村村委会南。类型为冷泉。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双泉镇五眼井村天齐庙南。外表看是一字排开的五眼井,实际是一泉,泉池上覆四块条石,间隔成五个井眼。泉池石砌,长5.34米,宽1.45米。该村原名魏家庄,后因泉改称“五眼井村”。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水势旺盛,枯水季节,水亦不竭,为村民饮用水源。泉东北约百米处是一断崖,盛水时,泉水汇流成溪,流下断崖,形成飞瀑,声如狮吼虎啸,蔚为壮观。泉旁立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合庄重修官井建立碑记》石碑。

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胡山森林公园第五峪。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泉水常年不竭,为公园内景观泉。泉池长方形,水泥修筑。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停靠点。

位于芙蓉街关帝庙北侧吉舜阁内。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水质优。泉池为石砌井形,井口直径0.53米。

五岭泉位于历城区出泉沟村村南500米处,泉池为长2.3米,宽0.45米的水泥长方形,泉深20米。常年渗流积水成洼是村民引用和灌溉水源。

五龙潭,位于济南旧城西门外,泺源桥北,南临趵突泉,北接大明湖。潭周名泉众多,形成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内有泉池27处。泉池长70米,宽35米,以石砌岸,溢水标高25.80米,日涌水量最高4.3万立方米。泉水形态为涌流,常年有水流入西护城河,利用状态为景观用水。泉的类型为冷泉。所在的行政区域为天桥区制锦市街。公交有5路、K59路、K91路、101路、104路;五龙潭公园(西门)公交站公交有11路、41路、K54路、66路、K109路。

位于环城公园护城河南侧岛上,琵琶泉西。水泡成簇,于水面破裂,似五朵盛开的莲花,故名。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水文地质观测站整理的《济南泉水调整表》称“溪中泉”,民间称之为“玻璃泉”。1986年,泉池四周改为曲岸,堆叠自然石而成岛,高出河面,泉水从岛上石缝溢出跌落河中。五莲泉之泉水出露形态为串珠状上涌,常年不竭。泉池为不规则形,长12米,宽4米,深0.5米。池底泉眼甚多,较大者有5个。泉南侧河岸建有“五莲轩”。

627 628 629 630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