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论”是壮语“Daemzloemq”的对译。“塘daemz”指池塘,“论loemq”指下陷。因以前该地片突然下陷,形成一个凹坑,后积水成为一个池塘,故名。

“佛子岭”是壮语“Ndoibaedceiq”的对译。“岭ndoi”指土山,“佛子baedceiq”指佛祖。因该地片位于一座形似佛祖的土山上,故名。

“边圩岭”是壮语“Lingjhwnjhaw”的对译。“岭lingj”指山岭,“hwnj”指上去,“圩haw”指圩。因该地片位于一个以前人们去赶集都要经过的山岭上,故名。

“咪某岭”是壮语“Lingjmihmou”的对译。“岭lingj”指山岭,“咪mih”指雌性,“某mou”指猪。因该地片位于一个以前有野母猪出现过的山岭上,故名。

“六民岭”是壮语“Ndoiluegmaenz”的对译。“岭ndoi”指土山,“lueg”指山谷,“民maenz”指红薯。因该地片位于种植红薯的山谷边,故名。

“石白岭”是壮语“Ndoirinhau”的对译。“岭ndoi”指土山,“石rin”指石头,“白hau”指白色。因该地片位于石头大多是白色的土山上,故名。

“马山”是壮语“Byamax”的对译。“马山Byamax”指马山。因该地片位于马山脚下,故名。

此垌以前踩下去很深故称"那载垌",那,田之意,载,踩之意本地方言译音而得。

“那石岭”是壮语“Ndoinazsaeq”的对译。“岭ndoi”指土山,“那naz”指水田,“石sae”指螺蛳。因岭 位于形似螺蛳的田旁,故名。

“古椅岭”是壮语“Ndoigo’eij”的对译。“岭ndoi”指土山;“古go”指个;“椅eij”指椅子,此指交椅。因该土山形似一把交椅,故名。

“八仙地”是壮语“Reihbetsien”的对译。“地reih”指畲地,“八bet”指八,“仙sien”指仙人。因该地片位于八座山围绕的中间,这八座山像八个仙人一样,故名。

“塘顶地”是壮语“Reihdaemzdingj”的对译。“地reih”指畲地;“塘daemz”指池塘;“顶dingj”指顶,此指深。因该地片以前有一个很深的池塘,故名。

“马督岭”是壮语“Maxdoekndoi”的对译。“马督岭Maxdoekndoi”指马督岭。因该地片位于马督岭下,故名。

“甘甜垌”是壮语“Doenghgamdiemz”的对译。“垌doengh”指田垌,“甘gam”指甘甜,“甜diemz”指甜。因该田垌以前种出来的大米吃起来比其他田垌种出来的米更为香、甜,故名。

“红宝”是壮语“Hoengzbauj”的对译。“红hoengz”指红色,“宝bauj”指宝石。因传说有人曾在该地片上耕种时,挖到一颗红色的宝石,故名。

“七伤”是壮语“Caetsieng”的对译。“七caet”指七;“伤sieng”指殇,即死亡之意。因传说该地片曾有七座坟墓,故名。

“亭头田”是壮语“Nazdinghdaeuz”的对译。“田naz”指水田,“dingh”指山塘,“daeuz”指源头。因该地片为一个山塘的源头,故名。

“巴望田”是壮语“Nazbya’mbangx”的对译。“田naz”指水田,“巴bya”指山,“望mbangx”指洞。因该地片位于一个山洞附近,故名。

295 296 297 298 299